評論員 李鋒
“加快推進千億級、五十強、幸福城建設步伐”,聚力發展苦干實干戰鼓聲猶振,宜城又踏上了創文創食創衛的"三創"工作“大考”的新征程。
創文創食創衛能否實現“三連冠”?宜城城市的品質能否進一步提升?群眾能否獲得更加實實在在的獲得感?敢拼敢干的宜城人筑牢民生“里子”,以責無旁貸的決心和勇氣“掃好門前雪”、管好“責任田”,掀起比學趕超、奮勇爭先的競賽比武熱潮,以實際行動邁開了創城的鏗鏘步伐,以實際行動回應著許以56萬宜城父老鄉親的“幸福城”承諾。
創文創食創衛許以宜城宜居之城,為幸福城賦能。宜城要乘著創文創食創衛之東風,在提升城市品質上下功夫,共創美麗環境。加強人居環境整治,從一處美變為處處美,推進綠色節能行動,倡導綠色消費,讓綠色成為主色調,讓“臟”的問題明顯減少,“亂”的現象有效管控。立足人文優勢,持續推進創文創食創衛工作,通過媒體反復宣講創文創食創衛知識,通過“小手牽大手”志愿服務活動,讓群眾參與創建、參與管理、參與評價。要堅持問題導向,聚焦群眾的所急所盼,實現人居環境整潔、舒適、安全、美麗,為幸福生活賦能。
創文創食創衛許以宜城宜業之城,為幸福城助力。宜城要乘著創文創食創衛之東風,在產業提質增效上下功夫,共育富民產業。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,通過持續推進創文創食創衛工作,圍繞項目落地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,以深化推進開發區‘二次創業’為路徑,堅持圍繞提質增效抓招商引資,圍繞延鏈補鏈抓產業升級,圍繞產業集聚抓存量盤活,圍繞暢通循環抓基礎建設,在共同推進宜城主動融入襄陽都市圈高質量發展中踔厲奮進;加快推進以人為核心、以城區為主要載體的就地城鎮化,增強宜城城市吸引力和核心競爭力,堅持實施就業優先戰略,依托經濟開發區和小河臨港經濟區,做大做強實體產業,推進產城融合發展,通過產業聚人,推動產業高質高效發展,讓群眾共享經濟發展成果,讓群眾幸福感“觸手可及”。
創文創食創衛許以宜城宜業之城,為幸福城添彩。宜城要乘著創文創食創衛之東風,在發展旅游上下功夫,讓旅游經濟成為富民經濟。要搶抓襄陽大抓文化旅游業的發展機遇,找準工作抓手和主攻方向,加快推進文旅融合發展,讓千年古縣煥發勃勃生機。要注重保護傳承,加大對楚皇城的保護和襄陽花鼓戲的傳承,讓文旅資源“活”起來;要強化產業支撐,圍繞張自忠紀念園、宋玉、鯉魚湖等大做文旅文章,打響“宜城”文旅品牌,讓文旅發展“強”起來;要整合旅游資源,推出精品旅游線路,實現抱團發展,讓文旅線路“連”起來;要優化旅游服務,從吃、住、行、娛、購等方面精心安排,打造開門見綠、推窗見景的精品民宿,發展極富宜城特色的精致餐飲,開發農耕體驗園、康養經濟體等的豐富旅游業態,讓群眾有致富增收渠道,讓群眾共享旅游紅利,共同締造幸福生活,要文旅從業人員“幸! 起來。
人民城市人民建,人民城市為人民。宜城的十二時辰里,無論是大街小巷、社區村居,還是單位商超、農貿市場,要讓群眾切實感受到創文創食創衛帶來的實惠,打心底支持創文創食創衛、參與創文創食創衛。也正是得益于在創文創食創衛中的歷練與付出,我們期望宜城的群眾將更加珍惜現在的幸福家園,也為守護這份文明與美麗而繼續努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