評論員李鋒
"招大引強東風勁,鳳棲梧桐花滿枝"。盤點宜城招商引資工作,用捷報頻傳來概括,也許再恰當不過。
四季初始山河美,楚都大地氣象新。3月1日,2023年全市招商引資大會召開,進行了一次激勵斗志、催人奮進的總結,一場大干當前、決勝全年的動員。
說到招商引資,許多黨員干部覺得題目很大,和自己關系卻不大。殊不知招商引資,是一個地方產業升級的重要抓手,更是一座城市發展的后勁所在,事關宜城人民福氣,事關黨員干部底氣;仡櫼顺沁@些年的發展歷程,不難發現工業規模從小到大、經濟實力從強到更強,主要靠的就是招商引資。作為宜城建設、發展的一員,和每個"你"的關系很大,每一個"你"都很重要,每一個"你"就是宜城招商捷報頻傳的底氣所在。
底氣何在?在"只爭朝夕"的使命感。當前全國、全省各地在發展上你追我趕、奮力爭先。面對慢走一步、差之千里的發展態勢,務必引起高度警醒,必須要有"爭"的意識、"搶"的精神、"拼"的魄力,要大膽走出去,熱情請進來。從鑫源油廠到青創園、從精細化工產業園到綠色循環產業園、從宜城火電到小河港……每一個"從無到有"的傳奇,每一次"新題大作"的精彩背后,都有宜城黨員干部"拼搶爭"的精氣神。宜城擁有良好的自然稟賦和眾多比較優勢,想要再上一位、再進一步,必須加快發展,必須靠市場主體、靠項目支撐、靠招商引資、靠營商環境。全市上下必須增強緊迫感和危機感,以時不我待的使命感強力推進招商引資,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大新動能。
底氣何在?在"從一而終"的執行力。招商引資工作的"最后一公里",在于落地落實見效益。一個企業想成功招引落地,環節多多,困難重重,黨員干部必須能夠換位思考找準企業所思所盼,提高招引落地成功率。企業引進來也僅是第一步,讓企業留得住、發展得好,才是關鍵。要從招引對接、簽約到落戶投產,再到后續發展,要提供全流程、全周期的"保姆式"服務。做好送政策的"加法",推動土地、資金等要素跟著招商項目走,提升市場主體的投資信心和獲得感;做好快審批的"減法",最大限度減時限、減環節、減成本、減材料,實現"網上辦、掌上辦、就近辦、一次辦";做好優服務的"乘法",堅持服務好不好、企業說了算,跑出服務"加速度";做好破障礙的"除法",推動改革,打造更開放、更公平、更透明的營商環境,讓企業家在宜城安心創業、放心投資、舒心生活,讓企業騰出更多時間和精力去經營項目謀發展。
底氣何在?在"敢為人先"的精氣神。招商引資沒有最好只有更好,必須要對標先進,不斷審視自身,敢于突破,敢于創新,在激烈的招商引資競爭中,找出新策略、跑出新速度、拼出新格局,讓引進來的資本、技術、市場、觀念、管理等要素,與宜城的優勢資源優化組合,拉長增厚產業鏈條,培植出新優勢,創造出新活力,實現高質量發展。要從上到下都"熱"起來,強化交賬意識,交卷意識、成果意識,錨定目標、放開手腳、提速提效做好招商引資各項工作;要大膽探索實踐,多開動腦筋想辦法,善于學習借鑒先進地區的好經驗好做法,各地比學趕幫一起干,掀起共抓招商、齊抓項目、狠抓發展的濃厚氛圍;要樹立實干爭先擔當作為的鮮明導向,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大力發揚楚人的實干精神,鉚足韌勁、拼勁、闖勁,在招商引資上敢擔當、會擔當、能擔當,在服務項目上干實事、謀實招、求實效。解決好"怎么招、招什么、到哪招"的難題,既有敢為人先、奮楫爭先的作風,還有"不信東風喚不回"的魄力和干勁。
說一千道一萬,不如甩開膀子加油干!
只要我們下真功夫、苦功夫、實功夫,把準招商"坐標",聚焦招商"鏡頭",攥緊招商"拳頭",持續掀起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熱潮,不斷積聚強大能量、提供堅實支撐,宜城就一定能夠早日把高質量發展的"愿景圖"變成"實景圖"。
這就是宜城的底氣所在!
(編輯:李夢竹 編審:謝叢陽)